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踊跃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精彩介绍。民生保障事关群众衣食冷暖,十年来全市各有关部门通过强有力的改革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幸福指数生活的深层次障碍和梗阻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全市民众和来丽游客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果,今天的丽江,正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勇前进。希望各媒体朋友大力宣传本次发布会内容,持续关注民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是鼓励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创业技能。毕业前两年高年级学生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可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有上百个工种。
五是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全市开发1000个青年就业见习岗位,新增开发1000个城镇公益性岗位,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托底安置就业。同时,近期全市将密集开展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活动、政策宣讲会,提供“1311精准服务(即: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1次就业见习机会)”,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尽最大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他们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二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毕业3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市辖区内乡镇、村企业就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且基层服务期满6个月的,给予个人5000元的一次性基层就业奖补。毕业3年内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到驻丽企业就业,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大专、本科、硕士每人分别1000元、3000元、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大中专毕业生(含职业教育类毕业生),自愿申请的,给予每人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最高20万元的“贷免扶补”或创业担保贷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以及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免费提供场地使用等扶持创业政策。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会保险的,按5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驻丽企业新增吸纳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本科、硕士每人1000元、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用工补贴。失业保险参保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小微企业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丽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专员周涛回答: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价值、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如何帮助他们走上发挥才能的岗位、找到绽放青春的舞台,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全市人社部门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落实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华网记者提问:请问人社部门,今年,面临高校毕业生最难就业季,人社部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发力,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标本兼治的思路,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上营造正确的教育观念,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确保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
三是严管理,狠抓关键环节。按照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相关规定,探索多元化和分层次布置作业,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完成80%的作业。在改革考试方法上也涌现出一些典型特色,如古城区大研中心校的白龙潭小学、大研中心完小在小学一二年级推行了“游园乐考”,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出实招。同时,根据国家、省、市的文件规定,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们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龄前儿童、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之前审批的机构进行“营转非、学转非”,联合银保监分局对全市各县(区)资金量较大的机构账户进行资金监管。
四是严督查,确保工作实效。“双减”作为教育督导部门2022年一号督查工程,市级教育督导部门在2021年开展“五项管理”专项督查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下发通知到各县(区)人民政府,并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双减”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督查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实反馈并责成按期整改。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147家,其中学科类培训机构13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34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0.5%,培训机构100%纳入预收费资金监管。
一是聚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局下设“双减”工作专班,负责处理“双减”工作日常事务。
二是促规范,健全制度体系。牵头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并将“双减”工作写进《市委常委会2022年重点工作》和《丽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联动,部门参与的工作模式。
丽江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专职督学李淑芳回答: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小切口大改革、小抓手大民生。自去年7月份国家吹响“双减”号角以来,我局积极行动。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请问李督学,“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丽江市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成效如何?
三是全面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共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47个、流动采样点7个,为入丽游客和43类重点人员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市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古城区人民医院、玉龙县人民医院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
四是全力抓好应急处置准备。修订完善《丽江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第三版)》;在主城区开展隔离酒店储备合理扩容,储备集中隔离场所117个10620间;腾空定点医院床位351张,完成方舱医院一期500床改造项目,全面做好病例接收救治准备;组建各类专业处置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其中流调600人,核酸采样2368人、检测312人、消毒消杀500人,志愿服务2500余人,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强政策、业务、技能等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全国全省疫情形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扛牢压实“四方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在此,我也诚挚倡议广大市民和来丽游客朋友自觉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加强自我防护、积极配合支持防疫工作,众志成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谢谢!
一是加强领导提级指挥。针对暑期旅游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市指挥部提级指挥,由一位副市长按周轮流坐镇指挥调度,各工作组集中办公,取消周末和假期,建立日研判、日调度、日报告工作制度,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各县(区)指挥体系参照市级执行,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响应迅速、处置有力。
二是织紧织密三道“关口”。在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和省际公路、高速公路等主要入丽关口全面实施核酸免费 “落地检”,严守“入丽关”;各酒店宾馆(客栈)严格查验入住人员健康信息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严把游客“入住关”;景区景点、文化演艺、酒吧、KTV、影剧院等重点场所严格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扫场所码、测温等措施,严把“入口关”。同时,充分发挥前沿哨点的预警作用,多渠道设置人、物、环境监测网络,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在严实防控措施的过程中,我们适时动态发布温馨提示和相关公告,推出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取得了市民游客的理解和支持。
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段成坤回答:
当前,全国多地疫情反弹频发,特别是浙江义乌、海南三亚疫情造成广泛社区传播并外溢多省,昨日西藏阿里和拉萨地区已报告在外来旅游人员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暑期以来我市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游客量持续处于高位,我市发生输入性疫情的风险极高,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对此,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抓实抓细“强统筹、早发现、快处置”各项措施,持续巩固成果、守牢底线。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请问卫健部门,面对当前丽江暑期旅游强势复苏,入丽游客快速剧增形势,丽江市采取哪些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二是实行普惠制的老年人补助补贴制度。从2013年6月起,对拥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老年补助,根据年龄结构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不少于30元。这种普惠性质的老年人补助在全省来说也是首开先河的,这项制度延续至今已经接近10个年头,让丽江的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积极申报并成功入围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打基础、建机制、构体系、强服务”,有力有序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持续将“惠老阳光工程”列入“市人民政府十件惠民实事”,建设“老年幸福食堂”“老年餐桌”等5个项目,实施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累计完成2000余户,拓展上门服务,使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等服务得到了满足。日前,正在搭建全市老年人信息化平台,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提高老年人满意度。
近年来,在丽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丽江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结合丽江市实际,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批惠老政策,不断提高老年人社会优待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在增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和加大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四县一区全部建成县级失能照护机构,失能老人照护能力大幅提升,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乡(镇)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加速,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覆盖率达94.68%,社区养老服务不断优化,农村养老短板逐步补齐;
丽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蕾回答: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即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就意味这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丽江市于2012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丽江市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23万人,占总人口的14.54%,老龄人口增速加快,老龄化程度加深。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请民政部门介绍一下丽江市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以及民政部门在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哪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协调配合,加强督促指导,坚持因地制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继续聚焦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使改造后的小区灯亮、路平、管网畅通,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空间环境更加优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在小区内融入党建元素,将老旧小区改造打造成为宣传政策的前沿阵地。
四是在满足绿化要求前提下,增设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因地制宜在部分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健康步道、健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以及活动中心等,修建人行坡道、扶手以及无障碍设施,拆除小区内违章建筑,完善小区功能,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五是针对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积极引导居民通过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居民自治管理等模式,建立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建管同步,做到“改造一个、管好一个”,实现长效化管理。
丽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建南回答:
一是重点围绕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内容,实施污水、雨水管网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改造,实现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全覆盖、垃圾收转运设施全配套。
二是实施老旧小区道路硬化全覆盖,修复坑洼破损,改善小区居民出行环境,在老旧小区中加装监控系统,设置人脸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小区智慧化管理,协调通信、广电、燃气、供水、供电等有关部门参与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施工,让老旧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提升。
丽江日报记者提问:请问住建部门,丽江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具体是怎么进行的,主要对哪些方面实施改造?
感谢和建南先生的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当然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也要根据每个小区实际情况,以及政府财力、居民出资、社会投入等方面情况来确定,重点考虑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项目。总的来说,在改造当中,还是按照“一个小区一个方案”的办法来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清单和标准。同时鼓励小区居民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通过直接出资、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改造。我们积极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也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我们改造的内容可以更多一些,改造的标准也可以更高一些。
本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
基础类主要包括小区内部及与小区直接相关的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消防、安防、道路、生活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公共部位维修等。
完善类主要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新建(改建)建筑节能改造、物业用房、充电设施、居民活动室、警务室、无障碍设施、健身器材、绿化美化、智能快件箱、加装电梯,以及小区内或周边绿化照明、停车场、文化休闲设施、体育锻炼场所、适老设施、电力增容等。
提升类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五、老旧小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9年全面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我们按照市级统筹指导、县区具体负责、街道(乡镇)社区现场协调、居民自治参与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统筹谋划,层层抓好落实,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党建引领、问计于民等方向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出了共建共治新模式,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全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7个,惠及居民13425户,其中2019年改造48个小区3697户、2020年改造3个小区166户、2021年改造107个9186户、2022年改造9个小区376户。截至目前,2019年度、2020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021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完工74个小区,完工率为69.2%,剩余33个小区预计年内全部完工;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已累计完成投资41134万元。
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一是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二是激发了群众老旧社区、小区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协商,“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都由居民沟通仪事平台商定,提升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信赖感。四是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了有益探索。在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精简工程审批事项,完善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用地再利用和存量设施转换用途等实践,为实施城市更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重要举措。我市于2022年6月印发了《丽江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下一步将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多渠道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棚户区改造工程
我市自2011年实施棚户区改造以来,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3577户,解决了全市近7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去库存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尽最大努力消除改造范围内传统民居式危房,对项目区道路、地下管网、停车场、应急避难场所、绿化亮化进行全面改造。我市通过近几年来棚改项目的实施,使我市规划区内大部分简易结构房屋较多、房屋质量较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使城镇中低收入居民都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造、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改变了过去老城区脏乱差的面貌和基础设施落后现状,有效提升了城市形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得到极大提高。
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公共租赁住房是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为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我市自2007年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方针,结合我市实际需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12084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22566户。其中十八大以来建设7300套,发放租赁补贴19078户,解决了6万多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题。基本实现了全市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2016年度我市被列入全省三个公租房分配管理试点城市之一。古城区住房保障房档案室、玉龙县和谐家园保障房小区还被评为全省住房保障档案建设工作和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管理先进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我市累计实施134071户农村危房改造,8474户农房抗震改造。其中2012年至2016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207户,从2017年开始农危改任务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至2019年完成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9452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于2019年如期实现“清零”。2020年我们聚焦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短板问题,开展了农户住房安全大排查,排查出新增危房和住房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共1212户,同时实施了5122户农房抗震改造。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巩固拓展住房安全成果,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2021年实施了191户农村危房改造和3352户农房抗震改造。2022年计划实施6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215户农房抗震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改善了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推动了农房建设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步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是合民心、顺民意、符民愿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得到了国务院、住建部、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一、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让困难群众搬出了“忧心房”,住进了“舒心房”,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托起困难群众“安居梦”的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期间,丽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知难而进,大胆探索,敢于担当,从严、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奋力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壮丽诗篇,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达到“遮风避雨、房屋主体结构基本安全和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脱贫标准。
“惟有安居才能乐业,惟有安居方可安民。”千百年来,居者有其屋,就是老百姓们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住房保障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提高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感谢余蕾先生的发布。下面请丽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建南先生发布新闻。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8200多万的市殡仪馆、投资280万的市福彩中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投资6300多万元的市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已经完成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市物资仓库已完成建设并移交市粮食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好中国梦丽江篇章的历史新起点上,丽江民政人将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勇担兜底性基础性社会建设重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室精神,全力推进丽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统一组织的改革试点成果验收中,丽江市被评定为“优秀”,在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开展居家养老设施适老化改造。不断提升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智慧化水平,打造“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
积极应对“11.03”白格堰塞湖泄流洪灾,争取资金3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成功创建云南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
四、履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
全面深入推进殡葬改革,2019年以来共拆除8000余冢活人墓,活人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整治“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和大墓、豪华墓2.4万余冢,全市火化率由2017年的10.4%提升至83%。先后建成丽江市和永胜县、宁蒗县、华坪县殡仪馆,玉龙县巨甸殡仪馆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落实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和补贴措施,2017年以来惠民殡葬补助1.5万余例,文明、节俭、生态殡葬新风尚逐步形成。推进“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早婚早育增量得到控制。不断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完成建国以来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为下一步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打下坚实基础。
三、履行基层社会治理职责
强化社会组织的政治属性,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管并重。创新方法手段,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巩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清理规范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成果。2012年以来,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社会组织490家,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深化村务公开、规范村干部用权、加强村级权力监督运行。
抓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2012年以来,丽江市严格贯彻落实《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规模、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稳妥有序实施以乡镇为主的行政区划调整。2012年4月古城区龙山乡、七河乡撤乡设镇;2012年8月玉龙县拉市乡、白沙乡、鸣音乡、奉科乡,华坪县石龙坝乡撤乡设镇;2013年12月古城区金山乡分设金山、开南、文化街道;2014年7月永胜县片角乡、顺州乡、东风乡撤乡设镇;2019年2月宁蒗县永宁乡、红桥乡、战河乡撤乡设镇;2021年3月宁蒗县大兴镇撤镇设街道;2021年12月玉龙县黄山镇撤镇设街道。一系列的行政区划调整,对优化我市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打造“大爱丽江·温馨港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服务品牌,全面开展“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暨未保法宣讲进村(居)行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优化实施孤儿助医助学工程,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关爱服务。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提升儿童之家服务能力,发挥好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专业社会组织的作用。
全面完成66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任务,搭建“政府—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资源—服务对象”多元互助平台,逐步探索统筹整合民政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积极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承接老年人定期巡访、日间照料及儿童之家运营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功打造祥和“创享+”、“乐活”社区大学等社会工作服务品牌,提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吾木做法”,打造“慈善一日捐”慈善品牌。丽江市慈善会与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设立“丽江市慈善会桂梅助学基金”专户,规范公开募捐活动,助力弘扬张桂梅精神。成功争取在全国范围发行丽江主题的“丽美千秋”即开型彩票,巩固拓展“双色球”、“3D”游戏市场,稳步推进福彩快乐8游戏上市。全市福利彩票发行至今累计销售达33亿元,年销量最高突破4亿元,筹集公益金超2亿元,每年解决就业岗位近300个。
二、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
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认真履行兜底基本民生保障职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完善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灾民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8+1”救助新模式。实施分类分层救助,精准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落实特殊人员因人施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参与建立困难群众政府“救助平台”,全面推广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2-2022年救助对象932.75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04亿元。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补助水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月人均120元,提高到2022年的月人均700元,增长5.8倍;人均补助水平从2012年的月人均32.5元,提高到2022年月人均的403元,增长12.4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2年的年人均693元,提高到2022年的年人均5390元,增长7.8倍;人均补助水平从2012年的月人均50元,提高到2022年的月人均343元(分三档:最高450元,最低260元),增长6.9倍。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从2017年的月人均550元,提高到2022年的月人均910元,增长0.65倍,护理补贴分六档发放,将16417名一至四级残疾人、21206户36030名脱贫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制度,2016年以来市、县(区)两级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资金1.15亿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认真做好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765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3359.22万元、93.12万人次。加强救助管理站建设和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
一、加强党建引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纲”和“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民政机关就是政治机关、民政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思想意识,确保全市民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张桂梅精神”“学先进、创一流”“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争一流、促跨越”作风革命效能建设等活动,用过硬的政治建设引领过硬的工作作风。2020年、2021年,市民政局年度综合考评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双双获评“优秀”。
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市民政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自觉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市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感谢周涛先生的发布。下面请丽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蕾先生发布新闻。
朋友们、同志们,以上就是我为大家通报的十八大以来人社民生领域的一些工作进展和工作成就,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介绍这些,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注、支持人社事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迎接二十大、学习二十大、宣传二十大、贯彻二十大为己任,履职尽责、奋发作为,持续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七项行动,继续聚焦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促和谐,不断开创全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再作贡献、再谱新章。
谢谢大家。
三、突出执法维权,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综合运用调控协调、调解仲裁、执法监察等手段,全力防控劳动关系风险点,全面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加强企业工资指导监管,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全面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制定《丽江市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及4个改革配套办法,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大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市累计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7.98亿元,累计提取6.35亿元,账户余额1.63亿元,劳动者权益充分保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和调解成功率持续提升。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依法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整治行业乱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四是社会保障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全面落实“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推动社保经办业务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扎实推行社会保障卡业务,累计发放120.92万张社会保障卡。扎实开展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深入推进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服务窗口管理,提升人社服务质量,市人社局和华坪县社保局先后荣获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互联网+人社”加速建设,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主动探索网上经办、移动应用、人脸识别等线上服务,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二是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民参保计划”顺利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成效显著,部署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增效”计划,开展社保服务“康乃馨”行动,组建“社保服务先锋队”常态化开展“三出三进三深入”活动,推动尘肺病重点行业、新业态就业人员、项目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宣传引导村两委干部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推动社会保险精准扩面。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68万人、7.68万人、10.83万人,比十年前分别增长了10.08万人、4.68万人、6.14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从十年前改革试点到目前参保65.55万人,全市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险体系。
三是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连续1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连续第7年与企业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水平年均增幅达4.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制度建立之初的55元/月调整到了108元/月,对年满65周岁及以上享受待遇的居民,每人每月加发5元基础养老金。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网络监管,社会保险基金检查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通过增加定期存款、委托投资等方式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基金安全和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突出巩固提升,社会保险兜底保障更加充分
始终把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这十年,我们按照“广覆盖、低水平、保基本”的原则,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结构提速优化、参保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保费征缴率、退休人员待遇按时发放率均达到100%。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维护流动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基金收支运行平稳。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在职死亡计发抚恤费政策。执行降低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缴费压力。
四是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突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扶持力度,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以来,贫困家庭、脱贫家庭毕业生100%实现就业。持续加大创业贷款工作力度,全市“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人(户)数从1159人(户)增至4408人(户),2020年发放创业扶贫贷款数突破10亿元,2021年达8亿元,培育形成独具丽江特色的民生金融品牌;成功举办三届“创翼丽江”创业创新大赛,打造了8个省级创业平台,支持带动市场主体创新创业。
二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上涨,2021年达到新增139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突破43万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岗位而初步达成用工意向人数从4227人增至16434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紧盯经济社会发展,把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能力素质,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举措,注重“志智双扶”,大力开展“造血式”精准技能培训,实现就业技能和收入双提升。2019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培训4.3万人次,2021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10.67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666人次。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58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4%,全市15名工匠入选云南首席技师,97名高技能人才入选“百名丽江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壮大。
一、突出政策落地,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这十年,我们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服务质量,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
一是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始终把就业创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丽江市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丽江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就业22条措施》《丽江市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尊敬的新闻媒体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人社局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重点发布十八大以来人社领域民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感谢李淑芳女士的发布。下面请丽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专员周涛先生发布新闻。
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满意”、“教育强市”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干字当先、苦干实干,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出高质量的教育答卷。
我就作以上介绍,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和各位领导对丽江教育的关心厚爱!谢谢大家!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的要求,认真思考、深入谋划,抓实质量提升与安全保障这两个关键,力争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5年以上。
回首这十年,教育服务民生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围绕扶贫扶智、脱贫防贫,全力构建教育脱贫攻坚和成果巩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年累计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20.85万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21.1亿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农村中小学生115.56万人次。对控辍保学进行系统部署,健全完善摸排-劝返-安置-稳定-巩固等制度体系,建立疑似失学辍学工作台账,逐一核实,一人一案,精准帮扶,应劝返尽劝返,实现卡户生动态清零。持续推出消除大班额有关措施,义务教育55人及以上大班额较2012年累计减少362个。围绕补齐短板、利教利民,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有效缓解。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主要监测指标达到100%,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0.5%。围绕校园安全、疫情防控,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校园专职保安、视频监控系统、封闭管理、校园“护学岗”等,实现100%全达标。
回首这十年,丽江教育发展支撑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兴教强教、公平高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丽江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丽江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等一系列对丽江教育改革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文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有效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续保持在4%以上,全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4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经费累计约235.6亿元,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例达7.43%,是丽江历史上教育投入最多的时期。专门设置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并将每年额度从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围绕尊师强师、育师惠师,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及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了师德承诺制度,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师德师风明显好转。同时持续加大师资培训,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涌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这个重大先进典型。
回首这十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围绕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大力构建公平普惠的基础教育体系。努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3.97%,位列全省第三,较2012年增长35.78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3.4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7.82%。努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04%,较2012年增长18.02个百分点,2018年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努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市二中、永胜民中、华坪民中、宁蒗二中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现代普通高中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02%,较2012年增长27.25个百分点。推动特殊教育应入尽入、应教尽教,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围绕提质培优、校企融合,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丽江职教园区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丽江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省教育厅同意筹建,有望在2023年正式挂牌成立。高等教育扩容提质。云大旅游学院成功转设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师专专升本工作加快推进。
回首这十年,“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自2019年开始,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在丽高校讲思政课,引领党政领导干部和书记校长讲思政课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围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配优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共有专职思政课教师375人(含中职学校),兼职教师2841人。围绕综合育人、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和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会学生1-2项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推动学生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县(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劳动教育课程实现大中小学全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持续提升。
回首这十年,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围绕健全机构、理顺体制,不断完善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2019年,成立市、县(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市、县(区)教育党工委调整为教体党工委,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机构日臻完善。围绕办学治校、固本强基,持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理顺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持续规范中小学党组织设置,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民办学校党建水平稳步提升。积极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深入推进“云岭红烛 育人先锋”、“清廉学校”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取得新进展,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生态正逐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进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作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部署。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办好丽江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推动丽江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在这里举行“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保障专场发布会!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丽江教育很关心、很关注、很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段成坤先生的发布。下面请丽江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专职督学李淑芳女士发布新闻。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推进健康丽江建设,努力提升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八是健康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因病致贫返贫4157户17132人全部如期脱贫,5个县(区)人民医院、58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云南省脱贫成果巩固要求,41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九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国之大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2月18日7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后,已经连续 30个月没有病例报告,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得到巩固。2年多来,我市共派出12批740人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支援湖北武汉、保山腾冲、临沧耿马、德宏瑞丽以及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丽江贡献。
六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补助资金由2016年的人均45元提高到2021年的人均79元;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圆满完成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艾滋病防治“三个90%”“两个消除”持续巩固提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11年的43.5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8.66/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6.10‰下降至7.88‰,婴儿死亡率由12.97‰下降至5.80‰。
七是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显著。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区环境卫生问题和卫生死角,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蚊、蝇、鼠、蟑螂密度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丽江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2021年两次顺利通过国家暗访复审,永胜、玉龙、华坪、宁蒗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省级卫生乡(镇)、村全覆盖。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组建市妇女儿童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成立市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15个;县级综合医院“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达标率均为100%;5个县(区)人民医院、3个县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并通过提质达标验收;市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标准,永胜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玉龙、华坪、宁蒗县妇幼保健院实现能力达标;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中医馆”全覆盖;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19个,慢病管理中心50个,17个卫生院达省甲级标准、15个达国家基本标准。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678万,出院人次数16.4万,较2012年分别增长38.9%和41.4%;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到43.37%,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
四是人才短板持续补齐。出台了《丽江市卫生计生英才工程实施意见》《丽江市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一条措施》《丽江市打造人才高地十条措施》《丽江市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县管乡用”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建章立制强人才、刚柔相济引人才、强基固本育人才、搭建平台用人才、科教兴医聚人才、强化服务留人才等措施,努力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刚性引进急需紧缺卫生专技人才1013人(其中硕士63人),柔性引进外聘专家45名,建立专家工作站15个,遴选培养丽江名医(名中医)100名,招录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06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共组织实施医疗卫生项目216个,总建筑面积40.58万平方米,总投资26.59亿元,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心血站、古城区人民医院综合楼、玉龙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永胜县中医医院、永胜县人民医院妇儿科住院楼、永胜县疾控中心、华坪县疾控中心、华坪县妇幼保健院、宁蒗县中医医院、宁蒗县疾控中心、宁蒗县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大批卫生基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古城区人民医院住院楼、永胜县第二人民医院等一批项目正加快建设。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基本建成,全面推广应用云南省电子健康卡,加快“丽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主要表现在: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2.58岁(2010年68岁);居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不断养成,建成无烟党政机关430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7万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7年11.2%增长到2021年的24.55%(全省平均水平21%)。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截止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31个(较2012年增加127个),实有床位7049张(较2012年增加3065张),卫生人员10737人(较2012年增加5090人),卫生技术人员8769人(较2012年增加4888人),执业(助理)医师3055人(较2012年增加1499人),注册护士4130人(较2012年增加2634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健康丽江建设。十八大以来的10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史上环境最优、投入最多、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成效最好的10年,也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最大的10年。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领导分别发布新闻。
首先,请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段成坤发布新闻。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部分中央驻滇、省级驻丽,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市内各新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丽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段成坤;
丽江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专职督学李淑芳;
丽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专员周涛;
丽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蕾;
丽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建南。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民生保障领域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基本民生保障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今天召开“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民生保障专题。我们荣幸邀请到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民生保障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丽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和香主持。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出席中共丽江市委新闻发布会。
“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民生保障专题)正式开始。
观看量:5689 次
https://ljfb.c.lijiangtv.com/index.php/viewer/showEvent/ded496e355a4cd724901d69f81e36c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