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的精彩发布和耐心解答。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丽江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党的二十大以来,丽江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努力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让丽江青山常在、空气常新、绿水长流。诚挚希望记者朋友全面宣传报道好今天发布会的内容,为全市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加强执法,严格保护。市、县(区)自然和规划局常态化开展土地资源巡查监管及“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严格土地卫片执法,从严查处整改2020年7月3日以来新增的34个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市、县(区)均顺利通过了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

二是夯实基础,扛牢责任。2023年末全市新增耕地10.34万亩,其中实有永久基本农田218.66万亩,超额2.66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高标准实施垦造耕地行动,已完成项目29个,入库数量指标3202亩、水田规模指标9518亩。今年截至目前全市预计新增耕地5.57万亩,耕地总面积近年来实现了逐年增长。

一是各级重视,高位推动。丽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扛牢扛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丽江市县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县(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从工作部署、日常落实、督导检查、执法监管、考核问效、失责追责等各方面狠抓落实。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云生回答: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耕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丽江市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请问丽江在严格耕地保护和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三、构建智慧化“技防”体系。在重点林区、火灾易发高发区安装视频监控120个,共享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121个摄像头,租用多源卫星2个,实行全天候、多方位、远距离监控。南方航空护林总站丽江站2架直升飞机驻防丽江,省林草局统一租用的5架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开展巡航巡护和防火宣传,构建了“空中有卫星、天上有飞机、林区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的立体综合防控体系。

二、构建多元化“物防”体系。投资1800万元建成西山防火通道25公里。申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6.42亿元,坚持与文旅产业、农林产业、村组道路、矿产开发、新能源开发“五结合”规划建设防火道路,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实现了“一路多用”。新购置森林消防水车14辆、早期火情处置摩托车50辆,配发给县(区)开展巡护及早期火情处置。

一、构建网格化“人防”体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经营单位和个人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实行闭环管理。组建专业队伍53支1089人、半专业扑火队136支3370人、护林员14358人,森林消防队伍45人靠前驻防玉龙雪山、45人靠前驻防老君山,高火险期新增2000名护林员,重点村明确2至3名早期火情处置人员,开展日常巡护及火情处置。公职人员带头落实“五带头”“六不准”,做到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将森林草原防灭火纳入村规民约,推广村民义务巡山,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学杰回答: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4年,通过落实落细森林草原防火措施,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实现了森林草原“零火灾”。主要有3个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新华网记者提问:2024年,丽江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零火灾”,我们主要有哪些经验做法?


程海保护治理实现“五个转变”:由“末端治理”变“流域治理”;由“先做加法”变“先做减法”;由“单一治理”变“标本兼治”;由“单一执法”变“联动执法”;由“地方主导”变“五级联动”,程海水位实现止降趋稳、逐步回升,2023年平均水位较2021年平均水位增长0.11m,程海水质保持稳定,获评2022年度省级美丽湖泊。

泸沽湖(云南部分)水质优,先后殊荣“中国十大最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名湖”、“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等称号。2022年12月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评定为全国18个“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展示;2023年7月,被省水利厅、省河长制办公室评为“云南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2024年5月,丽江泸沽湖保护治理实践经验文稿《倾力守护一湖碧水 实现保护发展双赢》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篇》。


丽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爱文回答: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丽江逐步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转变。

玉龙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近年来丽江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两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愿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为确保泸沽湖、程海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泸沽湖规划投资2.0144亿元、程海湖规划投资11.6879亿元,实施“三治一改善”项目,项目主要从“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方面规划实施,目前项目有序推进实施中。通过推进泸沽湖、程海保护治理“三治一改善”项目,两湖沿湖村落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率泸沽湖达95%、程海达96.28%;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药化肥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两湖流域内企业、宾馆、农户等产生的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现流域垃圾日产日清。

丽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爱文回答: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为适应新形势下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要求,泸沽湖、程海先后制定与颁布实施《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及《云南省程海保护条例》,并开展“两线三区”划定工作,泸沽湖划定湖滨生态红线全长26.02公里,线内面积460公顷,比一级保护区面积187公顷增加273公顷,是一级保护区面积的2.45倍;湖泊生态黄线全长52.67公里,湖滨生态红线与湖泊生态黄线之间面积5271公顷。程海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4.06平方公里,是一级保护区面积的2.82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91.67平方公里,是二级保护区面积的18.5倍。

丽江读本记者提问:泸沽湖、程海属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长久以来备受各级、各界关注,针对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泸沽湖、程海保护治理方面做了哪些举措?


四是聚焦“用林”抓发展,持续释放林草活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林下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园区化发展,建成华坪腊么村万亩“核桃+魔芋+豌豆”复合经营产业基地、永胜长坪山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林药、林菜、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种养殖户共同参与林下经济的良好发展局面,2024年以来共发展林下经济2.28万亩,1—9月完成林草产业总产值148.77亿元。

三是聚焦“护林”强监管,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2024年防火期实现森林草原“零火灾”。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基本草原划定、滇西北老君山科学考察及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等工作有序推进。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管理,多年未发生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

二是聚焦“造林”筑屏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24年完成营造林39.3万亩,开展义务植树152.67万株。全市116个行政村获得国家、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建成滇西北草种质资源圃、滇西北草种基地,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整体提升。

一是聚焦“治林”建体系,推动机制高效运行。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和市县两级督察体系,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林长”、各级领导“分区挂联”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一长两员”管护模式,运行5项工作机制、7项工作制度,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责任体系建到底。2024年各级林长巡林巡护近2万次,推动解决问题4734个,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网格化格局。

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学杰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四个聚焦”,实现林长制促“林长治”,全市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丽江市在“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丽江资源生态规划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地质灾害抗灾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五是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废弃或闲置的工矿、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38个,投入资金1.0385亿元,复垦复绿11328亩(其中耕地6982亩)。


四是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市累计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700个图斑,面积910.02公顷,占需治理总面积的65.56%。同时,牵头开展《丽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该项工作即将完成,将为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科学统筹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规划指引。

三是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组织编制了《丽江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2年)》,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大高原湖泊、各类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矿业权全部进行清理和退出,今后也不再审批。

二是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近年来全市共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487个,落实监测员2352人,总投资约8.4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30个,建设监测预警站点设施471处。通过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防、工程治理,避免了10.95万人和41.5亿元财产因灾损失,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208.4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07%。明确了全市生态保护基本范围和底线,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云生回答: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科学论断,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全力推进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新华网记者提问:自然资源部门是指导和实施国土生态修复的主要部门。请问我市近年来在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11个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与上年同期相同。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点位共计45个(其中达旦河断面/点位因断流不纳入统计),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断面/点位38个,优良率为86.4%。

从河流来看,全市河流总体水质优。2024年前三季度,共计对34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点位开展水质监测,水质优良比例为91.2%。

从湖库来看,全市湖库水质总体良好。2024年前三季度,共计对6个省控以上湖库开展水质监测,水质优良比例为83.3%。其中,两个高原湖泊水质变化情况如下:泸沽湖Ⅰ类,水质优,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程海(不含氟化物)Ⅳ类,水质保持稳定,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泸沽湖、程海水质类别及营养状态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李秋芳回答: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就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水环境质量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丽江素有高原姑苏的美誉,水是丽江的灵魂,水环境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了解一下今年以来丽江市水环境质量如何?


2024年前三季度,4个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除华坪99.6%外,玉龙、永胜、宁蒗优良率均达100%。4个县(区)玉龙、永胜、华坪、宁蒗达优率分别为64.2%、79.1%、56.6%、76.4%,除华坪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余县(区)较去年均上升。

2024年前三季度,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此外,达优率由往年同期的55.3%上升为67.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8,较上年同期综合指数2.15,下降了0.07,空气质量稳中向好。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0.7毫克/立方米(第95百分位),臭氧119微克/立方米(第90百分位),可吸入颗粒物2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1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幅度分别为:二氧化硫-12.5%,一氧化碳-12.5%,臭氧-4.0%,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无变化。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李秋芳回答: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对全市2024年前三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作如下介绍:

丽江同城网记者提问:一直以来,丽江天空透明度和大气洁净度都很高,我想了解一下2024年以来丽江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一是抓保护,让丽江山水更美。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落细落实,齐抓共管全力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二是抓绿美,让丽江城乡更美。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围绕城乡绿化美化攻坚行动,推进绿美丽江建设;三是抓变现,让丽江经济更美。以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抓手,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和新闻媒体朋友们对丽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

下一步,丽江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浦虹书记在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讲话精神。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盘清程海、泸沽湖流域生态“家底”,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化筑牢基础,助力“两山”转化。泸沽湖流域(云南境内)生态产品价值单位面积和人均GEP在全省高原湖泊中位居第一,且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程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单位面积和人均GEP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着力建设“森林丽江”,全市森林面积1887万亩,森林覆盖率61.2%。努力把“美丽山水”变为“美丽经济”。全市累计培育林草产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户、省级26户、市级115户;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发展林下经济1205.72万亩,林草产业总产值达204.76亿元,实现了从“木材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变。


(三)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新样板。以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推动丽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丽江高质量跨越式绿色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丽江样板。2023年,丽江市和古城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华坪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去“黑”转“绿”促产业生态化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成果运用。2023年,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5.9万亩,县域种植规模全国第一,鲜果产量44万吨,农业产值28.6亿元。先后被列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二)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两个批次的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共修复325个图斑,修复面积597.28公顷。狠抓国土绿化、林草湿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林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全面推动林长制工作落细落实,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每年开展义务植树150万株以上。全市累计10个行政村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106个行政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


三、勠力同心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一)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年)丽江市实施方案》。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管理实体,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为4.07万公顷。此外,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重要湿地7个、地质公园2个、世界遗产地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水利风景区2个。扩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与保护领域。滇金丝猴、鹤类和红豆杉等1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持续扩大。境内滇金丝猴数量由2005年的150只增加到目前350余只。

(三)减污控污,打好净土保卫战。相继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机构2家,实现医疗废物收、运、处全覆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实施4个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环境风险管控,完成“一住两公”地块58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梯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止目前,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300个,治理率达66.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2个百分点。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已覆盖54个,设施覆盖率达94.74%,村庄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覆盖4848个,设施覆盖率达到94.28%。全市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3年度,丽江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等次为优秀。

(二)截污治污,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设置四级河(湖)长1086名,境内597条河湖库渠纳入河(湖)管理范围,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有序推进。全面实施《丽江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抓好高原湖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泸沽湖、清溪水库、团山水库、雾坪水库被选树为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泸沽湖水质优,是全省高原湖泊中水质最好的湖泊;程海国控断面水质保持稳定,拉市海水质保持良,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优,实现一江清水出丽江;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水质达标率100%。


二、攻坚克难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一)减污降碳,打好蓝天保卫战。出台《丽江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明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严格建筑施工扬尘管控,分批次推动建成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2023年以来累计检测车辆13.97万辆,强化移动污染源污染防治。启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和黑烟抓拍系统,累计收集数据19.3万条,强化高排放汽车污染防治。在城市公交、网约车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车1446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1.24%,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到86.49%。2016年以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全省前茅。2024年前3季度,“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二。

(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加快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把绿色生态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优势,全市绿色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609万千瓦。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全市单晶硅棒产能达到35GW(吉瓦)。深入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留煤矿由62个减少到16个,去产能594万吨/年。“十四五”以来,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为13.5%,2021年至2023年累计下降24.73%,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二)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以绿色生态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华坪的芒果、古城的花卉、玉龙的中药材、永胜的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由“一县一业”带动全市金沙江绿色农业重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75万亩,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0亿元。聚焦主导产业,打造“集约、绿色、高效”绿色低碳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园区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1至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7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7.5%,增速高于全省开发区平均值13.9个百分点。

一、厚植优势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268.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16.68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081.2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5.07%;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19.07万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优化空间,做到重要生态区域应划尽划,生态功能类型维持不变,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和边界更加合理。

多年来,丽江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引领,锚定省委、省政府丽江现场办公会提出的“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的丽江篇章。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朋友们一直以来对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下面我就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工作进展及成效作具体介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发布新闻。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部分中央驻滇、省级驻丽,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市内各新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国坤;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云生;

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学杰;

丽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爱文;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李秋芳。


近年来,丽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定位要求,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绿色转型等方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召开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新闻协调科科长和晓雁主持。


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场正式开始。


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场)
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场)

观看量:8841 次
https://ljfb.c.lijiangtv.com/index.php/viewer/showEvent/82369e76c068492ae79cca4c1fd4f5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