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详细解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五是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培育。推进“广电传媒人才集聚工程”,为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六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积极培育和发展网络视听新业态和影视剧产业,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谢谢!

三是建设智慧化广播电视安全传输保障体系。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的“智慧监管”和“精准覆盖”,确保安全播出。


四是推进智慧化网络传播体系建设。统筹发展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协同覆盖的新型智慧广电网络,使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跨屏、跨网、跨终端的节目收视和信息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十四五”规划,聚焦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重点推进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新时代舆论引导创新体系。增强阵地意识,做大正面宣传,做强主流舆论,做优宣传实效,构建媒体深度融合、网上网下协同、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聚焦人民群众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向智慧广电“人人通”升级。

五是推进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和广电5G建设。近年来,我市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指导各媒体完成了采集、制作、编辑、播出的数字化建设,推进高清化、IP化建设,不断提升了制播能力;新建了丽江市广电传媒中心大楼,有序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同时,按照全国一张网的总体布局推进广电5G发展,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机制,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于今年6月27日正式面市,中国广电的192号段正式向公众放号。


四是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保障机制。近年来,我们根据基层广电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的实际,指导各县区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规范使用每年500多万元的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扎实做好广电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长期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实施应急广播体系惠民工程。2019年以来,在中央和省级的支持下,我们积极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先后共争取中央补助1290万元,实施了宁蒗县、玉龙县、永胜县的应急广播建设项目。目前,已将古城区、华坪县的项目建设纳入省级“以奖代补”项目总盘子,同时落实资金启动了市级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全面推进应急广播的建、管、用、融各项工作,实现综合利用,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为公众提供应急信息服务。

二是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无线覆盖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市共争取中央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了45个无线发射台站,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中央和地方电视节目15套、中央数字广播节目17套,中央和地方调频广播节目6套。


一是实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覆盖惠民工程。“十三五”以来,全市聚焦脱贫攻坚战,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约1亿元,实施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28.33万户,尤其是全市15个贫困乡(146个村委会1718个自然村),实现了直播卫星信号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可以通过卫星接收设备免费收看到52套中央及省级卫星电视节目,可以收听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民族之声等卫星广播节目。

下面,我就刚才记者的问题作介绍: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两项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聚焦让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了一批惠民工程,保障广播电视信号“长期通”“优质通”,形成了有线电视、无线数字电视、调频广播、直播卫星、应急广播、IPTV、OTT和互联网视听节目等多种方式和多项技术传输覆盖的格局,全市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我们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做了5个工作:


丽江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鸿胜回答:

感谢记者对广播电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首先,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组建各级广播电视局的背景及主要职责。2018年2月以来,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重要宣传阵地的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作用,国家和省都单独组建了广播电视局。我市于2019年2月,在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了市广播电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归口市委宣传部领导,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事业建设、设施保护、内容管理、安全播出、互联网视听节目管理、媒体融合发展等职责。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问近年我市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方面重点做了哪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四是借助科技手段,创新产品载体,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兴起。通过引进应用3D建模、AR、精准定位等国内先进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丰富文化展示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增强游客体验感和吸引力,延长游客在丽江的停留时间。先后建成采用数字投影、数字融合、人机互动的纳西创世纪VR体验项目、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徐霞客纪念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沉浸式文旅游戏《创世 缘起》等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项目,成为游客和本地市民体验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弘扬了丽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提升了丽江的文化魅力。


谢谢!


三是民间工艺品行业在做强、做优、做精、做特、做全上下功夫,形成了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产品体系。以丽江银器、东巴纸、皮具、木雕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业稳步增长,涌现出一批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以创新赋能产品的民间工艺品牌,逐步形成了“百岁坊”银器、“红谷”皮具、雪山天意集、古城骏宇文创、丽永瓷、“手道丽江”纳西皮具、“云天工”“谭记”珐琅银器、东巴纸坊、东巴木雕、彭萍刺绣、摩梭编制等知名工艺品牌。形成了大研花巷、古城区新华社区、玉龙县石鼓镇竹园村、白沙镇白沙村、宁蒗永宁村等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村、示范街区。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民间工艺品行业的质量保障和诚信体系,有力推动了民间工艺品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资源要素的重新架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为广泛、更加深入,带动效应更加明显。通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体验游、乡村民俗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自驾房车游、研学知识游、旅行婚拍游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丽江束河古镇周边就集聚了唯一视觉、铂爵、图匠、克洛伊等88家旅拍机构,高峰期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年接拍人数超过10万对,产值近10亿元,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拉市海、泸沽湖等周边景区带去了大量游客,有效带动了全市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业发展,促进了丽江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同时,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方式,以文化赋能其他产业,打造了印象丽江、丽水金沙、束河哈里谷、他留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一是演艺产业不断谋新求变,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形成了“景区+演艺”“剧场+演艺”“主题公园+演艺”“街区+演艺”的运营模式,《丽水金沙》《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花楼恋歌》《雪山神话》等演艺节目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演艺品牌。目前,全市共有演艺节目6场,座位数9100余个,2012年以来,演出场次累计达25625场,观看人数达4693万人次,营业收入累计达34.66亿元。《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演艺产业在丽江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了资源涵养聚合、品牌塑造传播、人才内培外引、市场拓展升级的重要引领作用,是丽江文化产业的支撑业态之一,也是拓展文化艺术消费、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文化产业业态。

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朱峰回答:

感谢记者对丽江文化产业工作的关心关注!丽江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品牌引领,充分发挥丽江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通过社会广泛参与,大项目带头,品牌引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层次、大范围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文化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完善,呈现出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支撑城市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近年来,丽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请问,与十年前相比,丽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构想:一是围绕“出作品、出人才”,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工程。二是围绕繁荣文艺,大力实施文艺队伍和文艺阵地建设。三是围绕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艺助力中心工作,推出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好作品。

六是借助丽江品牌,全力配合名刊名人的深度融合。借助丽江古城的优势品牌,与丽江古城管理局紧密携手,持续举办“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爱情诗接力赛颁奖会,“著名诗人写丽江”、“鲁奖作家写丽江”采风活动,设立“百花作家丽江古城创作基地”,推动了丽江文艺家与名刊名人的交流互动。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全力提升丽江文艺的外部环境。近年来,丽江文艺家不断走向全国全省,开展了丰富的交流活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东巴画艺术百年展》、参加丽江、曲靖两地书法联展,丽江、大理、迪庆、怒江四州市书法联展、“川滇黔14州市京剧票友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扩大了丽江文艺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优化文艺人才的成长环境。《壹读》杂志是我市唯一的一本面向全球发行的杂志,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增加人员编制,大幅提升稿酬标准,不断优化办刊质量,成为了全国知名、全省著名的文艺品牌。同时,市文联通过举办“丽江著名作家写丽江”等采风活动、《民族文学》创作基地培训班、圆梦工程文艺培训班等文艺培训、“光阴的故事”摄影展等艺术展览,形成了我市文艺工作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三是融入中心工作,全力营造改革建设的舆论氛围。持续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扶贫主题实践系列活动,组织文艺家助力脱贫攻坚,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用文艺作品形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发出了丽江文艺界的抗疫声音。

二是勇于创新突破,全力推进丽江文艺的深远影响。先后举办了六届全市文学艺术奖评选表彰,200多件优秀作品受表彰奖励。制定出台了《丽江市全国重点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扶持办法》,对优秀作品进行扶持,持续出版了丽江文学作品选,推出了《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等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丽江文艺家先后获得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湄公河文学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单元优秀影片入围奖、民族文学奖、目前,我市有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200多人,国家级协会会员达到30余人,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文艺家。


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全力打造政治过硬的文艺队伍。近年来,市文联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动摇,突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突出抓好文艺阵地建设和文艺导向建设,全力把丽江文艺队伍打造成一支党委政府信赖、人民群众喜爱的坚强队伍。

丽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文彬回答:

感谢对我市文艺事业的关心。近年来,市文联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丽江日报记者提问:近年来,丽江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每一块文艺领域都获得了不菲成绩,成为丽江的一张靓丽名片。请问,与十年前相比,我们丽江文艺事业发展有哪些方面的亮点和成绩,未来又有什么发展构想呢?


文明城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好“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以环境新面貌、文明新风尚、精神新状态、思想新自觉、城市新进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


五是载体变新了,活动更丰富了。以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为依托,用好“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石鼓红军渡江遗址”“开南研习所”“边纵七支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用活“张桂梅精神”这个鲜活教材,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先进 创一流”活动;“花开文明家”文明家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丽美千秋、文明有我”文明礼仪大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开展;以“绿色集市”“亲子易物”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培育文明新风,“和美大研”邻里文化节、华坪芒果节、三川荷花节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我市以总分88.79的成绩在97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17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以总分97.57的成绩在全国 97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9名,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调查以19.66的成绩在全国排名第7名。这也有力的证明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是管理变优了,服务更暖心了。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龙头,科技赋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高质量做好41座市政公厕的日常管护;对城区10条河道进行了常态化清污保洁,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4%。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市民及游客的文明行为引导劝导工作,利用“丽江文明红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健全完善旅游诚信体系,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文明服务培训,20多万志愿者参与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景区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三是道路变宽了,群众更顺心了。科学调整优化交通路口红绿灯配时;合理安装交通隔离栏,及时修复破损路面;人性化设置缘石坡道,合理施划机非泊位;电动自行车挂牌上路、戴盔出行;斑马线前主动礼让,市民文明交通意识逐步提升,城市道路宽了,市民的心也顺了。

二是小区变靓了,群众更舒心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物管和业委会全面发力,“红色物业”及时补台,建、管并进,管理逐步规范,小区环境美起来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建设洗手设施3675处,补植乔木、灌木及爬藤21万余株,绿化美化城市绿地9.9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


一是市场变美了,群众更放心了。加大了建成区内农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一是市场变美了,群众更放心了。加大了建成区内农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市场线内经营规范有序,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农残检测安全快速,给市民带来了舒适愉悦的购物体验。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公筷公勺”“节俭用餐”等系列活动,健康、卫生、文明的就餐方式成为餐桌新“食尚”;群众买得开心,吃得放心。

丽江市文明办主任张飚回答:感谢媒体记者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心关注!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城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自2010年我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为民利民靠民,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日常经常平常,文明创建工作在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变化上。


丽江读本记者提问: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品牌。请问,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下一步,我办将以“喜迎二十大”为主线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打造网络正能量“爆款”作品;

二是持续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传播能力建设,做好丽江境外宣传工作;

三是不断调整优化网络正能量志愿者队伍人员结构;

四是继续举办好第二届“网聚彩云南 传播正能量”新媒体发展丽江峰会及金沙江畔 丽果飘香”网络助农活动。


谢谢!


三是打造3张名片。组织“春暖花开丽江欢迎您”网络传播活动。活动连续举办三年,邀请网络媒体记者、网络大V进丽江景区景点宣传。截至今年6月,“春暖花开丽江欢迎您”有关信息数4515条,抖音话题累计播放4393.3万次,快手累计播放556.1万次,微博话题总阅读量1649.8万次。开展“金沙江畔 丽果飘香”网络助农活动。每年启动新媒体助力丽江农特产品促销活动,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活动参与人次达121人次,共销售华坪芒果、永胜软籽石榴、宁蒗苹果、雪桃等农特产品1200余吨,销售金额约1600万元。举办“网聚彩云南 传播正能量”新媒体发展丽江峰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网络平台机构、正能量群体代表,汇聚丽江,交流讨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倡导新媒体平台和网络达人提高站位、把准导向,履行时代新使命;遵守准则、严格自律,展示自身新形象;网聚云南、创作精品,讲好边疆新故事。

二是推出两个一批,推出一批网络正能量精品、推出一批网络正能量志愿者。组织全市网媒策划生产网络正能量精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全市共生产传播量100万+的网络正能量精品156件,其中传播量1000万+的13件,500万至1000万的19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内部交流培训的方式,抓好网信、网评、网红三支队伍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传播丽江,引领网络正能量。


一是突出一个重点,认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网上宣传,专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传播。指导全市新闻网站长期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等专题专栏,集纳刊发转载中央权威媒体稿件。

中共丽江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皮之中回答:

感谢媒体记者对丽江网上正面宣传工作的关心关注!我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着力重大选题、创意策划、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丽江旅游发展、民族文化、环境保护、创文等,做到两个全覆盖(全网、全域)、在众声喧哗中让亿万网民听到党的声音、丽江的声音,为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网络舆论支持。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请问我市在网络正面宣传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感谢和副部长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筑牢信念之基,弘扬文明之风,浩荡文化之魂,奏响昂扬之歌,持续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智慧丽江”赋能城市治理。“智慧丽江”城市大脑上线运行,智慧文旅、智慧党建、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14个业务领域在智慧丽江城市大脑统筹规划下,全面协同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提升精细化城市治理效率。


互联网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市网信系统深入推进网络生态治理,压实主管部门管理责任、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各类网络宣传活动助力经济发展,“网聚彩云南 传播正能量”新媒体发展丽江峰会、“畅游丽江”和“金沙江畔·丽果飘香”等一批新媒体宣传活动,有力提升了丽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网络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成立丽江市互联网协会和新媒体协会,组建“丽江网络正能量志愿者”队伍,开设网上文明讲堂、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专题专栏,广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案例和事迹网上宣传,举办“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网上庆祝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市级媒体融合稳步推进。出台了《丽江市融媒体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市级融媒体机构建设将从“完善机构设置、完善职能定位、健全编制人事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融媒体矩阵、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等8个方面稳步推进。

、10年来,丽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不断壮大,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推动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1区4县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均建立以移动APP为龙头,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平台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继续夯实“既要传播正能量,又要生产大流量”,进一步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树立“舍不得的丽江”城市品牌形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丽江资源优势,举办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探索“走出去”讲好丽江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渠道路径,在海外社交平台开设“魅力丽江”账号,在云桥网开设英文专题“走进丽江”栏目,积极参与外宣媒体话题联动,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取得新进展。

重塑文旅IP,焕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二十条保障措施》《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提升“文化丽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农业等产业融合,加大非遗项目的市场转化力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市场的有效衔接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


四、10年来,丽江市借助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一批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打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丽江市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层次、大范围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逐渐形成了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等为主的主导性文化产业体系,呈现出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产业互动化,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支撑城市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共有4600余家文化经营户,1444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26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营业收入上亿元的文化企业3家。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累计达到202.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平均比重达6.7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排名连续10余年位居全省第一。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传统文化勃发振兴风采。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传统村落5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项,市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传承人3人。《黑白战争》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在北京、上海等全国范围内开展巡展,百卷纳西族东巴经手抄本被永久收藏国家博物馆,进一步叫响“文化丽江”品牌。


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文艺创作焕发时代风韵。持续加强文艺创作规划引导,加大对本土艺术家及项目的扶持,策划推出文艺精品。古城区大东乡热美蹉连续4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音乐类“玉龙音组合”演唱的《古城的水》,书法类作品《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者和耀荣)获得彩云奖。《呼喊到达的距离》《一个普米人的心经》《母语唤醒的词》《迷失的彩虹.古坠归来》《城里水流唐宋声》等89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涌现出《一米阳光》《木府风云》《千里走单骑》《云上石头城》等一批以丽江故事为主题的经典影视作品,实景演出《印象丽江》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三、10年来,丽江市始终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文化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改革成果不断巩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体制划转,完成全市县图书馆、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指导各县(区)制定相应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文件,推进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各级共有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博物院(馆)7个(含1个民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标准实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累计实施“村村通”“户户通”用户28.3万户;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年均播放5028场次。文化惠民活动年均举办393场次。


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深入。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域乡共建、区域共建、行业共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村镇38个、市级文明村镇42个,省级文明县城1个,全国文明单位11个、省级文明单位111个、市级文明单位103个,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11所,市级文明校园66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10户,市级文明家庭10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文明创建工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神纽带。

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制定《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时代楷模”“云岭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入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提名奖4人、“中国好人榜”14人,入选云南省道德模范13人、提名奖20人、“云南好人”19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10人,评选丽江市道德模范46人、新时代丽江好少年86人。在张桂梅先进事迹引领下,涌现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木润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陈耀武等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66个、实践站472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统筹整合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科普教育基地、基层“扫黄打非”站点等阵地资源300余处,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22万人,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万余场次。

二、10年来,丽江市紧紧围绕宣传思想战线使命任务,着力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拓展、守正创新,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市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深入拓展“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网络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学习强国”丽江学习平台正式上线,连续举办三届“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学习竞赛活动。

此外,我们还把专题党课、线上学习、线上宣讲、读书班、主题阅读活动、主题征文活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学校思政课等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有力推动了新思想在丽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出新思想权威访谈栏目,组织全市理论专家、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市直部门一把手,结合丽江实际,谈学习体会、谈理解认识、谈如何贯彻落实,生动解读新思想。依托报、网、刊等平台开设理论解读专栏,转载、刊发大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形成了“学习大家谈”“丽江时评”“金沙时评”“理论前沿”“权威论述”等一批特色理论专栏品牌。全市社科机构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组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市委宣讲团,打造“丽江青年宣讲团”“基层模范宣讲团”“卡巴宣讲团”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深入企业、学校、机关、农村、社区等,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市各级宣讲组织共开展新思想主题宣讲9500余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全市各类基层思想教育阵地共组织开展新思想主题宣讲、专题讲座、培训班、学习会、网络公开课等学习活动6万余场次。

一、10年来,丽江市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著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辅导读本为重点教材,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为阵地,以党支部为载体,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学深悟透、笃信笃行。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专题学习6万余次。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实现了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0年来,丽江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为谱写中国梦的丽江篇章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和各位新老朋友再次见面,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丽江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情况给大家作介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文武先生发布新闻。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部分中央驻滇、省级驻丽,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市内各新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是:


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和文武;

丽江市文明办主任张飚;

丽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曹文彬;

中共丽江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皮之中;

丽江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鸿胜;

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朱峰。


发布会由丽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和香主持。


“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丽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正式开始。


【直播】“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丽江宣传思想工作专题)
【直播】“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丽江宣传思想工作专题)

观看量:5595 次
https://ljfb.c.lijiangtv.com/index.php/viewer/showEvent/28721ca37e9e3290d030dbbfa4448eaa/